找回密码
 注册会员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阳山网 首页 新闻资讯 阳山新闻 查看内容

人民日报客户端--广东阳山:接“网医”入村 断返贫“病”根

发布时间:2021-3-2 10:35 | 发布者:阳山网  | 查看: 1797| 评论: 0 |原作者: 人民日报客户端 |来自: 阳山县府网

摘要 : 如何防止脱贫后的群众又因病、因伤、因残返贫?人民日报记者将目光投向粤北欠发达山区县阳山,看“互联网+健康医疗”下村,斩断返贫的“病”根。

编前: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庄严宣告,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,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,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,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,12.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,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,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,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!


值得注意的是,脱贫攻坚是个动态过程,无法一蹴而就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,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如何防止脱贫后的群众又因病、因伤、因残返贫?人民日报记者将目光投向粤北欠发达山区县阳山,看“互联网+健康医疗”下村,斩断返贫的“病”根。

转存图片


  美了美了!牛年春节,广东处处暖得胜似早春,就连一向“高寒”的粤北山区,也拿一连十几天的和煦阳光,照得人浑身暖洋洋的。这不,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,年届八旬的朱群娣婆婆正坐在自家院子里,一边舒舒服服地晒着太阳,一边看着儿子儿媳拾掇年货,不时插上两句嘴指点一下。

  “妈——,你就安心坐着,别操这些心了,当心像去年一样,再犯高血压!”儿子曾思笑着“怼”上一句。回想起一年前那一幕,一阵庆幸涌上心头,随即从墙上摘下两挂晒好的腊肠,径直朝村卫生站走去。

  原来,2020年1月,朱婆婆曾历过一次小劫。“那天天气冷,早晨起来她就头晕不止,差一点晕倒。‘新冠’正凶,又不敢去医院,急得没办法,幸好及时联系了村医黄素英。”曾思回忆,黄素英赶来后,先给母亲量了血压,再用手机上的“智慧医生”问诊,诊断高血压,又连线请教了省二医的专家后,不多会就把开好的药送了过来。“这一年我们按黄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,母亲血压控制稳定,身体状况一直还不错。”

  地处粤桂湘三省区交界处的阳山县,群山环抱,老少边穷。在国家和广东省脱贫攻坚政策推动下,经过几代人的努力,终于摘掉了“国家级贫困县”的帽子,55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出列。但不愁吃穿愁看病,不少镇、村几乎与世隔绝,医疗水平落后,“有钱去广州,没钱去贺州”,是长期以来当地群众长途跋涉外出就医的形象写照。这要在当时,黄素英死活想不到,自己一个小小村医,能跟人工智能、物联网扯上什么关系,更别提手机里就能帮乡亲看上省城的专家名医。

  随着广东健康扶贫“AI医生进乡村”工程的深入开展,依托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(简称省二医)在阳山建立的首家“网络医院”平台,“省-县-镇-村”四级远程医学的网络医院体系逐步成为现实,对黄素英这样的村医来说,叮呗AI医生、可穿戴设备、远程网络会诊等已成为工作中须臾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。在和因病、因残返贫的“拉锯战”中,凭借“网医”接入村,他们已占得先机。

  图片阳山县喝上AI医生村村通的"头啖汤"

  网络医院架桥,困难群众看上省城名医

  2020年夏天,阳山县58岁的村民邓伯突发胸痛,被送到黎埠镇大塘村卫生站,让经验不足的村医王玉莲好一阵棘手。

  “上远程心电,开网络医院平台,请县人民医院和省二医的专家远程会诊!”王玉莲想着,手脚已经麻利地行动起来。同步上传心电图,很快出了诊断:急性心肌梗死。在两级专家隔着屏幕的“手把手”指导下,王玉莲给邓伯紧急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,同时联系好阳山县医院随时做好转接诊准备,远程会诊后,直接送入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“绿色通道”,整个过程不到1小时。

  在农村,什么事都传得特别快。邓伯靠网络医院捡回一条命的事,一传十十传百,很快传遍了十里八乡。乡亲们啧啧称奇:足不出村,靠一台电脑,就能看上省城大医院的专家!

  网路医院进村,还得从2015年开始。当时,缺医少药的阳山请来省二医对口帮扶县医院。“单单帮扶一个县医院容易,但阳山最大的问题在基层,全县159名村医只有十几个有助理医师资格,学历也是中专以下。再看我们自己,2000多名医护人员每年要担起超150万人次门诊量,派十几人常驻县医院还勉强凑合,一个个覆盖偏远镇村,谈何容易啊!”反复思量,省二医党委书记田军章判断,光靠派专家下沉肯定鞭长莫及,何不把“网络医院”的经验移植到对口帮扶中,将“互联网+医疗”的触角向下延伸到这159个村卫生站?原来,早在2014年,省二医就建成了全国首家网络医院,通过远程会诊、网上转诊,将省级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基层。

  布电脑、接网络、装系统、搞培训……出人意料的是,网络医院开通两年后,阳山村医和患者的活跃度开始降低,经常舍弃网络问诊,又回归到线下问诊或者跋山涉水求医的老路上。为破瓶颈,网络医院主任任妮娜下沉到山乡,挨家挨户调研,“坐不了班车就坐摩托,坐不了摩托就走路上山,每天至少跑十多公里,终于弄清了症结所在。”

  任妮娜告诉记者,“阳山很多老百姓甚至村医都不会说普通话,直接和省里专家对话,等于鸡同鸭讲;省里和村里药品目录不一样,专家开出的药方,村里根本买不到;加上有时网络不稳定,经常掉线......”

  如何把患者需求和网络医院要干什么、能干什么对接起来?在任妮娜建议下,新方案在阳山县人民医院搭建了一个网络医院平台作为中转站,接通乡镇卫生院、村卫生站网络医院端口;那一头,原来省二医远程医学中心拆分到各科室,甚至直接开到各个临床专科医生的办公桌,一个“省-县-镇-村”四级远程医学的网络医院体系成型。

  随后三年多,网络医院在阳山县各镇各村逐渐运行顺畅,普及率也越来越高。大崀镇一村民每当慢性胃炎发作,就去大崀村卫生站开点药吃,回去好一阵,不久又犯,反反复复。卫生站开通网络医院后,村医黄洪基连线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专家,对症开了一幅中医方子。村民坚持服用,两年多都没有再犯。

  “他后来又带了七八个人到我店(卫生站,当地俗称)里来,让我开电脑,说要看省城的大医生。”黄洪基笑着说。


  从大屏到小屏,山乡村医用上人工智能

  黄素英家七代从医,她本人从湖南嫁到了阳山后就当起了村医,一干就是29年。不过,真正让她大开眼界的,还是近两年乡村医疗的变化。

  不久前,村里卖豆腐的陈大哥就来了电话,说“能吃能睡能干活,就是感冒气紧”。黄素英不敢怠慢,马上背起一个黑色的小包出了门。“这是给我们乡村医生标配的AI设备包,里面心电监护仪、血糖仪等一应俱全,和早年的‘老三样’( 听诊器、血压计、体温计)比起来,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。”

  当然,最强大的神器,还是黄素英手上安装了网络医院远程系统和叮呗AI医生的手机。“设备包里的东西都是联网的,往病人身上一戴,检测到的数据、拍到的影像资料都能实时上传到县医院和省二医;还能随时访问叮呗医生,让人工智能帮助诊断。”“神器”加持,黄素英行医多年,从未像今天今天这样底气十足。

  这不,给陈大哥做的远程心电图经阳山县人民医院专家初步诊断后,黄素英怀疑他心率异常,早早就给了提醒。果然,当晚陈大哥爬楼梯时突发心梗晕倒,早有准备的家人立即驱车将他送到阳山县医院,随后送往省二医做了心脏支架手术。“好在诊断及时,送医也顺利,陈大哥治疗很成功,后来还主动来我这做远程心电图。”黄素英说。

  像黄素英手持的这种AI设备包和智能手机,早在2019年9月就在广东省卫健委统一部署下,发到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,村医人手一套——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“随时随地”的要求,特别是山村困难群众出行困难的实际,“互联网+医疗扶贫”从“桌面”转战“指尖”;由省第二医孵化,已开放给公众免费使用的“叮呗医生”也首先引入阳山,成为村医手机里随时随地可以问诊的智能助手。

广东省卫健委给全省省定贫困村卫生站配发的AI医疗设备包


  “现在我遇到病人不会慌了,大家也越来越离不开我了。”黄素英用起叮呗医生很是熟练,村民们的就诊信息都能快速从就诊档案里找出。“他们有什么病史,做过什么检查,远程会诊结果怎么样,都一清二楚。”黄素英感慨,以前遇上下不了地的老人家,不管大病小病都得抬下山,跑几十公里去医院做检查,“现在我就背着个设备包,打开手机蓝牙,在村民家里做检查,不到一分钟就有专家跟我们连线,一边指导怎么处理,一边安排绿色转诊。”

  急病有了专家,慢病有了管家,这是做了一辈子“赤脚医生”的王大妈从没想过的事,不过,这在女儿王玉莲守着的黎埠镇大塘村卫生站里,成了现实。这个村常住人口2000多人,老人和小孩占了多数,很多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肺结核,可移动的网络医院,方便了村医随访。“我只要背上AI设备包,把手机连上蓝牙,就能去到村民家里做检查了。”王玉莲“吐槽”,上千人的就诊档案一存,没多久就满了。现在唯一的期待,就是换发个内存更大的手机。


  远程会诊+“绿色”转诊,基层医疗搭上提升快车

  公路通了、电话通了、网络通了,镇上卫生院的门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。“家门口的卫生院越来越有人气。”这是黎埠镇卫生院副院长梁阳德感受到的基层医疗变化。

  人气来自乡镇卫生院不断提升的医疗水平——远程医学平台串联省、县、镇、村,不仅是边远困难群众的医院,也是基层医生进修的课堂,转变着贫困地区就医诊疗的深层次观念。

  拿黎埠镇来说,因地处山区,道路崎岖,常常有骑摩托车的村民受外伤,老百姓对骨科的需求很大。然而,镇上的卫生院关节骨科底子薄,一度只能进行下肢单一骨折的处理。村民伤势稍重,往往直奔大医院;即使是股骨粉碎性骨折上一趟清远,光是治疗费用就要花三四万,再考虑陪护费用、报销比例等,比在镇卫生院就地治疗多花两三万。

  “远程的不是虚拟的,是真真切切地加强了基层医生对疾病的认识,学到了治病的技术。”阳山县远程医学中心黎埠镇卫生院分中心的接通,让该院骨科医生袁小明耳目一新:每周一次的病例讨论、随时进行的网络会诊、不间断的远程学习,已经成了他和同事们的日常。“线上线下的学习后,现在,我们手术切口的处理方式、开刀术式的选择都更多了。群众来到这里,不仅能进行关节脱位、关节外手术,还能开展外伤合并骨折、皮瓣移植等手术,损伤和风险也更小了。”

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副主任医师、阳山县人民医院网络医院主任任妮娜(左)带动村医参加网络医院远程培训


  例如,过去村民受伤时,一旦皮肤缺损多,往往很难处理。通过远程会诊,镇卫生院熟练掌握了皮瓣牵拉移植的技术,受到村民欢迎。“已经做了七八例,省去了植皮手术的过程,也减少可能引起的并发症。”袁小明说。如今的黎埠镇卫生院盖起了门诊楼、中医馆,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。

  47岁的李叔桡骨远端骨折,前臂下段背侧皮肤部分缺失。传统手术背侧入路术后需植皮,“若发生在以前,手术室我们有,但是真要动刀心里就没底。”而如今,主刀的院长邓秋强坦言,“有省城专家坐镇,心里顿时有了底。”

  接到李叔,邓秋强第一时间与省二医骨科专家孙鸿涛教授联系,在他指导下很快拟定了合适的诊疗方案,在镇卫生院首次成功完成了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手术,并进行前臂背侧皮瓣牵拉。通过后续治疗,李叔的前臂背侧伤口二期缝合后,愈合良好。

  即使是基层一时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,远程平台的接通,也让基层诊疗的预案处理、手术选择更科学,分级转诊更顺畅。不久前,当地一位60多岁的大爷在做家务时摔倒,送黎埠镇卫生院显示胸椎多发性骨折。“镇卫生院解决不了的送县医院,县医院解决不了的再送上级医院。远程会诊省二医、县人民医院的专家及时指导我们在第一时间处理感染、并发症,以及如何正确搬运、转运等;送到上级医院还有‘绿色通道’快捷入院,免了病人后顾之忧。”梁阳德感慨。

  近3年来,阳山县医院开展新业务、新技术约80项,均填补了技术空白,以前许多做不好、不敢做的手术都先后成功完成,部分技术项目甚至达到省级前沿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阳山医院(阳山县人民医院)院长司彤告诉记者,经过几年帮扶,阳山县域内住院率已从最初的不到70%提升到了86%。“老百姓看病不再挤着去广州了。连出外务工的阳山人都选择‘回家’手术了。”

  一代又一代的基层医生回乡扎根了,越来越多的村民也选择在家门口看病,阳山县委书记邓菲看在眼里,心有所思。“全县贫困户虽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,但对因病因伤因残致贫必须做好动态监控,对于农村来说,尽量不得病、少得病、得小病、病而能医好的需求更加突出。”她说,未来5年将进一步加大对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设施、人员的投入,与省里的帮扶双向发力,网络、线下同步推进,用“家门口的”优质医疗,斩断返贫“病”根。

  阳山县委书记邓菲接受记者采访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手机app  | 黑屋   | Archiver

返回顶部